毕节共青团
在线互动
织金县

打造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工程 建好新市民服务综合体
2020-06-08 11:40:45  来源:

    打造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工程,建好新市民服务综合体是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具体体现,是党心连接民心、农民变成市民、贫穷走向富裕的追梦筑梦桥梁。当前,织金正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全力书写好易地扶贫搬迁“后半篇文章”
    农民变市民 幸福感不断提升
    来到惠民街道清达服装厂扶贫车间,机器声轰鸣,一派忙碌景象,王玉英正和“同事”们一起用缝纫机熟练地缝制着服装。“我家有六口人,2018年从熊家场搬来这里的,自从来到这里,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孩子上学几分钟就走到,在家门口就能就业,现在我在这个车间一个月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资,说起现在的生活,王玉英无比自豪。
\
    变化的背后,是工青妇等群团部门努力的成果。自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工程启动以来,织金县紧扣“搭五桥”“建五家”工作主线,打造职工之家、妇女之家、青年志愿者脱贫夜校、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服务中心、四点半小课堂等群团组织阵地服务品牌,通过整合工青妇等群团资源,聚焦群众所急、党政所需、群团所能,坚持党委领导、共建共用、各计其功,用好用活“五步工作法”,重点围绕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工程明确的5项重点工作20条具体任务,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,全力搭“五桥”、建“五家”,深入开展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系列活动。
    志愿者变老师 四点半小课堂成快乐驿站
    刚走进惠民街道惠泽社区内的“四点半课堂”辅托中心,二十多名孩子在西部计划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,正安静地写着作业。课堂内桌椅、黑板、图书、玩具等设施齐全,每天下午4点半到六点半,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快乐驿站。
    王玉英家的两个小孩是四点半小课堂的“常客”,和志愿者老师杨光耀很熟,杨光耀介绍说“小学生下午放学早,在这段真空时间里,孩子无人照看、作业没人辅导,成了困扰许多家长的一个难题。”针对这一难题,团县委想出了妙招,通过认真谋划,开设了社区“四点半课堂”,低年级的学生放学后,可以直接到“课堂”里做作业、看书、玩游戏,现场还有西部计划志愿者辅导功课,切实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。
    与此同时,县妇联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,在安置点建立妇女之家,聘用法律工作者、妇女干部、社会工作者等兼职心理咨询师,指定2名志愿者人员专门接访,组建由律师、心理咨询师、专职调解员等人员组成的服务团,对来访妇女、青年免费提供政策咨询、法律服务和心理服务。 
    农村变城市  新生活新变化
    拿着手中的结业证书,学员刘梅留下了喜悦的泪水。5月29日,县工会举办的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厨师培训班进行第二期培训结业考试顺利落幕,参与培训的60名搬迁群众经过自己的努力,都拿到了结业证书。
\
    对于刘梅来说,这是难得的经历,作为一位地道的农民,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能在城市扎根,如今成为“新居民”,并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,还能免费参加技术培训,真是想都不敢想!
    县总工会党支部书记、副主席王才举介绍说,今年县总工会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就业实际,整合各群团部门优势资源,拓宽培训内容,加大培训力度,将培训触角延伸至手工艺品、电子产品、大型机械等行业,着力提高搬迁群众的就业率。目前共开展11期,完成1000余人的就业培训。
    织金县紧紧把握好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服务中心进度和质量的关系,在规划谋划上下绣花功夫,注重提升群众生活服务中心综合服务能力,融合就业、家政、日常修理、便民理发等多种业态,并扩展网络预约、上门服务、为老服务等功能,扎实有序推进“新市民·追梦桥”综合体建设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上一篇:惠民街道洗澡队:为乡村环境“洗澡美容”
下一篇:搭桥建家天地宽 砥砺奋进正当时


共青团毕节市委版权所有 www.bjgqt.org.cn
地址:毕节市新行政办公中心C栋东717室
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:黔ICP备16002098号 网站建设贵州大秦网络传媒

贵公网安备 52050202001050号